傍晚。
古人认为黄昏是吉时,所以会在黄昏行娶妻之礼,故而得名。因为阴阳五行、神道设教的观念里,女子属阴,黄昏是“阳往而阴来”,婚礼的一切都合着迎阴气入家的含义。昏礼在五礼之中属嘉礼,是继男子的冠礼或女子的笄礼之后的人生第二个里程碑。
古代中国汉族青年的婚姻多由父母包办 ,大都是父母从小就给订了婚,有的还指腹为婚,即孩子还未出生,双方父母就为他们确立婚姻关系。
订婚前要请媒人到女家去求婚。订婚时,由男方给女方一些财物作“订礼”,结婚时女方也要带给男家很多财物,叫“陪嫁”。
举行婚礼那天,新郎要坐上礼车或花轿,到女家去“迎亲”,礼车或花轿前边有乐队。新娘被迎进男家后,要参拜天地和父母。
礼毕,新婚夫妻入洞房。这时男家设宴款待前来贺喜的亲朋。有的地方还有闹洞房、听壁脚的习惯。
扩展资料:
古代婚礼的礼仪顺序:
1、议婚:男家请媒人向女家说明缔婚的请求,以雁作为礼物,叫做纳采。所派遣的执雁,向女家父母请问女子之名,叫做问名,这时女家要设酒进行款待。
2、纳吉:男家得知女子之名,即进行占卜,看婚姻是否吉利。获得吉兆,要告知女家,仍用雁作礼物,叫做纳吉。
3、订婚约:男家要送给女家束帛,鹿皮(两张)等礼物,叫做纳薇。最后,,男家再用雁向女家请问合婚日期,叫做请期。
4、迎亲:到了婚期,新郎亲往迎接新娘,乘黑漆的车,前面有人执烛前导,后面有两辆从车。到女家,新娘已打扮好,立在房中。新娘之父迎于门外,把新郎接进家中。这时男方仍有雁给女方,新郎行礼而出,新娘随行,她的父母不送出。
新郎亲自驾车,请新娘上车,然后由专门的驾车人代替新郎赶车上路。新郎便乘上自己的车,先到自己家门外等候。
5、礼成:新娘到达,由新郎接进家门,设宴共食。宴后,新郎,新娘脱去礼服。新郎入室,亲手摘下新娘的缨饰,这时撤出室内的烛,婚礼遂告完成。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婚礼
结婚时辰是指婚礼典礼的时间,不过出娘家门的时候也要找有经验的人选择一个时间。
女84年,男82年,
公元2009年07月23日吉时
23- 1甲子时 冲马 煞南 时冲戊午 白虎 贵人 大进 贪狼
宜:祭祀 祈福 酬神 出行 求财 见贵 订婚 嫁娶 修造 安葬 青龙 赴任
忌:白虎须用 麒麟符制 否则 诸事不宜
1- 3乙丑时 冲羊 煞东 时冲己未 不遇 三合 玉堂 唐符
宜:祈福 求嗣 订婚 嫁娶 求财 开市 交易 安床 修造 盖屋 移徙
忌:赴任 出行
3- 5丙寅时 冲猴 煞北 时冲庚申 天兵 天官 喜神 国印
宜:赴任 出行 求财 见贵 祭祀 祈福 酬神
忌:上梁 盖屋 入殓
5- 7丁卯时 冲鸡 煞西 时冲辛酉 元武 天赦 贪狼
宜:入宅 安葬 求财 嫁娶
忌:赴任 出行 修造 动土
7- 9戊辰时 冲狗 煞南 时冲壬戍 狗食 六戊 司命 右弼
宜:作灶 修造 赴任 见贵 求财 出行 嫁娶 进人口 移徙 安葬
忌:祭祀 祈福 斋醮 酬神
9-11己已时 冲猪 煞东 时冲癸亥 勾陈 大退 帝旺 左辅
宜:求嗣 嫁娶 移徙 入宅 开市 交易 安葬 见贵 求财
忌:赴任 出行 修造 开光
11-13庚午时 冲鼠 煞北 时冲甲子 地兵 日禄 青龙 天贵
宜:赴任 出行 求财 见贵 订婚 嫁娶 入宅 开市 安葬 祈福
忌:修造 动土
13-15辛未时 冲牛 煞西 时冲乙丑 福星 武曲 明堂 太阳
宜:祭祀 祈福 酬神 订婚 嫁娶 出行 求财 入宅 安葬 修造 盖屋 移徙 作灶 安床
忌:
15-17壬申时 冲虎 煞南 时冲丙寅 路空 罗纹 六合
宜:求嗣 求财 嫁娶 安葬
忌:祭祀 祈福 斋醮 开光 赴任 出行
17-19癸酉时 冲兔 煞东 时冲丁卯 朱雀 路空 三合 长生
宜:求嗣 订婚 嫁娶 求财 开市 交易 安床
忌:朱雀须用 凤凰符制 否则 诸事不宜 祭祀 祈福 斋醮 开光 赴任 出行
19-21甲戍时 冲龙 煞北 时冲戊辰 旬空 金匮 福德
宜:祈福 订婚 嫁娶 开市 安葬
忌:赴任 出行 求财
21-23乙亥时 冲蛇 煞西 时冲己已 日破
宜:
忌:日时相冲 诸事不宜
下午;傍晚
古时候的婚礼是晨迎昏行,早上男方去女方家迎娶新娘,黄昏举行婚礼仪式。“婚”字,拆开为“女”“昏”,其中“昏”即黄昏时刻,一般为下午或傍晚。
根据《白虎通义》记载,“婚者,谓黄昏时行礼,故曰婚。”黄昏时候有何特殊意义呢?古人常以阴阳解释天地万物,而黄昏时刻正是阴阳交替之际。男子属阳,女子属阴。男女结合正暗合了阴阳交替之义,如此则无违于天时。
婚礼由其产生到完善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根据相关学者的研究,原始社会时,人们实行群婚制,往往没有固定的配偶。后来随着生产力及文明意识的进一步提升,产生了对偶婚。就在群婚制向对偶婚转变的时期,男子为了获取交配权,往往会采取抢亲的方式。
而抢亲一般在夜晚进行,抢回来的新娘立即拜堂成亲,就这样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固定时刻的成亲仪式。这种成亲仪式经历过夏商二代的沿袭,到了“郁郁乎文哉”的周朝,形成了完备的婚礼仪式。在古人看来,婚礼不纯粹是两个人爱情的保障,其最主要的还是政治伦理行为。“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这就决定了婚礼是两个家庭乃至两个家族之间缔结关系的社会行为。既然涉及到两个家族,那就牵涉到太多的因素。
日本人类学家绫部恒雄曾指出,人类生命历程中的这种仪式,“其意义首先是向社会公开表示个人在其所属社会中获取的新地位和新职能,使经历仪式的本人认识到自己的新身份。”因此,婚礼也就不仅是结婚双方或两个家族之间的事,更是一种调节社会关系的伦理行为。